【花嫁專欄】Ps|婚前要磨合差距,婚後要適應差異

近期最熱的話題,莫過於福原愛與江宏傑這對昔日愛侶,演變成讓人霧裡看花的婚姻關係。由於目前檯面上的原因,都是出自於八卦周刊和未被證實的消息,不用加以評論,但不可否認的是,一段跨國戀情,到身分女高男低的「格差戀」,是打從他們交往開始,就不停盤旋在他們之間的問題。
分享:

來自不同原生家庭的男女,從觀念到習慣都肯定存在著差異,但這種差異並非都只是負面的,相反地,那更可能是兩人互相吸引的原因之一。因為見著自己未曾有過的世界,所以很多事情都顯得新鮮,而這新鮮感會成為彼此更想探索對方人生的動力。

只是時間拉長,過了熱戀期的歡快,許多不適合的稜角就像卸下濾鏡的照片,瑕疵浮現,彼此生活的大小碰撞就再也不能假裝視而不見。可這不是壞事,畢竟既然兩人對於未來的目標一致,早一點見到差異,就像早先發覺襯衫扣錯鈕扣,不用等到很久以後才看清,原來一路以來兩人都是踩錯步伐地過。

所以婚前的時光,不只是要享受戀愛的滋味,更是要為未來的漫漫長路,磨合出不這麼顛簸的康莊大道。偶有爭吵、討論、溝通,對這段關係都是健康的,甚至有過面紅耳赤的互不相讓,若能在怒氣之後找到解決的辦法,或者僅是拉近彼此之間想法的差距,其實這些都是為了更好的將來所做的努力,任何人都不該去逃避,只有正視問題,問題才有被終結的機會。

不過當然,還是有很多人捱不過分歧而走散,但至少沒有若無其事兩人的不適合,而浪費彼此的青春。因此,最後兩人選擇互許終生,必先得是將存在於兩人之間的紛擾,逐步梳理得不再對這段關係有殺傷力,雖然不到完美,但可圈可點。

只是,結婚並不代表感情就能平步青雲,還是會像汽水般不斷湧出各式的新問題,而兩人未必能在這些問題裡給出相同的解答,加上兩人本身都各自有根深蒂固的想法,一來一往,有些差異性也會在兩人之間膨脹。然而,相較婚前能抱著「大不了就分手」的各持己見,婚後爭的不再是誰輸誰贏,而是異中求同,是那種我們要走的是不同條路,但最後都想要抵達相同的位置,所以在某些問題、某些差異上,不需要同手同腳前進,不需要誰讓誰,而是互相理解對方的想法,適應對方的步調,在所有對這段關係立意良善的前提之下,找到彼此都舒服與習慣的位置。

談感情難,談婚姻更是談何容易,那都是因為我們都要不斷學習著,怎麼和另外一個不同的個體不只相愛,更要相處,然後一輩子這樣下去。絕大部分愛情與婚姻萌發的問題,都和彼此的差異拖不了關係。所以當我們談論報章雜誌上的種種八卦和臆測,無論是婆媳紛爭或者夫妻失和,也許都是從某一個細微問題得不到共存的辦法,也沒有解決的共識,放著腐爛發酵成回不去的關係。

雖然這個結論很老派,但其實所有的問題,追根究柢,就是在於兩人有沒有心,如此而已。

P.S. 任何一段關係都會存在著大小不一的問題,解決的辦法就是面對,要嘛著手處理,要嘛分道揚鑣,逃避並不會是參考選項。

專欄作家簡介

Ps,喜歡寫作,喜歡說故事。沒有過度浮誇濃烈的愛情,只希望為每個人留下一點註解。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aboutPs
IG:https://www.instagram.com/aboutps520/

分享:

You may also like

今天《花嫁》帶大家來了解一下平日婚禮攝影師們的工作都在做些什麼,畢竟現今時常在新聞媒體等爆料公社看到又用不合時宜的低價去尋覓婚禮攝影,了解其中辛苦,或許你下次見到他們,會對他們產生一股油然而生的尊敬呢!
2021 在疫情的肆虐下,我們還是有驚無險地度過了上半年,而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陸陸續續有許多強檔國片登場,讓許多人發現原來台灣電影也有這麼多厲害的新血加入,也發現許多在電影界中默默努力的資深演員。此次,《花嫁》就為大家精選了 5 位 2021 年你必須知道的台灣女演員,讓我們繼續為她們接下來的作品應援!
現在幾乎是人人都是攝影師的年代,一台單眼數位,再加上勤於練習,讓攝影變得較以前的年代容易許多,但也因為這樣,市場上有許多的婚禮紀錄,新人們在選擇的時候,往往都像是大海撈針,今天就來給大家一些小分享,希望能夠幫助各位在尋覓適合自己的婚攝可以找到情投意合,激盪出最美麗的時光。
「花嫁修業」一詞始於日文,意指女性在結婚前,為了成為優雅、能幹的主婦,而學習婚姻所需的技能。古代的花嫁修業可能是茶道、花道等等,現代則更傾向於烹飪、整理、裁縫等更務實的課程。 現代離婚率節節高升,婚姻這麼艱難,那做好準備的「花嫁修業」確實有其必要。只不過我會說,身心靈視角的「修業」不限定男女,也不是學習家務,更不必先有伴侶。而是追溯回源頭,調整成吸引「幸福婚姻」的頻率,無論最後有沒有走上紅毯,都會是最好的結果。
以「氣質」作為髮型設計最核心的觀點,無論是在「FOUR hair concept」為顧客設計髮型,還是在「寬學院」教導在職髮型師與資深助理解決實戰時面臨的問題或精進自身的技術,David 老師告訴大家,髮型最重要的不是一味的追求流行,而是要從你的氣質、職位與個性出發,找到適合你的髮型。
根據心理學的研究,一至三歲的孩子開始邁入自主階段,逐漸有什麼東西是屬於自己的自我意識,因此如果當家中有新生命誕生,而大寶察覺到眾人的注意力全都放在二寶身上時,父母該如何化解手足爭寵?這回我們邀請到時尚美妝部落客作家──愛愛Love,傾聽她為何會從不婚主義者躍升為二寶媽,以及育兒路上的心情點滴。
上一張
下一張